志愿者是文明传播的载体,是社会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下面请看小编带来的写给志愿者的话!

  写给志愿者的话

  一、旁观者与当事人的角度不同。

  中国有句古话:枪打出头鸟。从事任何稍微超出正轨的事情,人们首先怀疑的是,你的动机。从心理学原理上来讲,这是非常好理解的。当事人更多地受到环境的影响,更多的用环境来解释自己的行为的原因;而旁观者则更多地受到了当事人的稳定品质的影响,更多地用个人品质来解释当事人的行为。(具体论述,可以参考阳志平的文章:为什么当事人与旁观者的观点总是不同?)

  你能奢望一位来自网上的陌生人了解你的稳定品质吗?即使是你身边的亲朋好友,都不一定了解你的稳定品质。既然如此,人们怀疑你的动机,让他们去怀疑吧。彪悍地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好了,让自己做的事情,去替你说话;而不要将力气花在与人性的黑暗面较劲上。

  二、信任仅仅是个概率函数。

  在心理学家看来,信任仅仅是个概率函数而已。信任会受到大量的条件的制约,包括你对事情的风险投入的认知、你所掌握的信息量的多少、你的人格特点等等。正如阳志平在接受采访时所谈及的一样,心理学家将信任分成两种,一种是对事的信任,因为你做了某些事,从而信任你,这是很多人都很容易达到的信任程度;另一种则是对人的信任,无论这人做什么事情,自己都信任他,这往往是一个很难达到的境界。请我们一定记住,并不是所有加入志愿者的人,就是好人、就是你应该信任的人。在日常人际交往,同样也包括参与志愿者活动,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分,对事的信任与对人的信任。

  骗子常用的一个技巧是,利用社会心理学上的“登门槛效应”,首先向你提出一个小小的要求,在你答应之后――实际上,你答应了骗子的过程,就是你在与他建立对事情的信任――你已经开始相信他所请求的这件小事,他再向你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此时,从信任角度理解,他实际上是在试图将你对事的信任转换为对他这个人的信任,识别能力差、社会经验弱的人往往就上当了。我们不能因为担忧他这个人的人品,而完全不支持善事;也不能因为将对一件小事情的信任放大到对他整个人的信任上。

  目前不少网络公益项目都较着眼于活动的推动成效,因而带有一些诸如”只要参加了XXX活动,你就是好人”之类的主观色彩。这种试图建立在情感上的取向是危险的,因为假如项目一旦出现问题,参与者或外间的负面情绪都很容易影响到整个项目的信任程度。有一种很流行的公益宣传口号往往是“有爱心的人,立即加入某某组织吧,参与某某活动吧!”,难道参加这个组织或者活动的人都是有爱心的人吗?难道不参加这些活动的人,就没有爱心了吗?制度与规则的约束远比人际层面的信任的约束更重要。

  三、改变自己比改变别人容易。

  人们总是习惯控制别人与外界世界。当他们失去这种控制感,往往会感到无助甚至死亡。心理学家曾经做过一个非常残酷的实验。研究者送给当地养老院的老人们每人一盆室内植物。其中,一半老人被告知,这盆植物的照料和浇水施肥由他们控制;另一半老人则被告知,工作人员会负责照顾植物。6个月过后,前一组老人,只有15%的人去世;后一组则高达30%的人去世。

  这种与生俱来的天性,使得无论再宽容的志愿者,在参与志愿活动的时候,总是习惯性地去控制环境、事务,获取各种各样的控制权,甚至包括对别人的控制权。

  然而,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一方面,我们要理解人类的这种天性,在信任的前提之下,听从组织分配,将一些事情放手地授权给别人去做,满足人类的控制欲;另一方面,更需要提醒的是,我们与其花费大量的力气去改变别人,不如首先改变自己。为了控制别人、为了影响别人、为了改变别人,我们可能需要花费10倍的力气,而改变自己,从一些触手可及的小事情做起,比如,给灾区小朋友写一封信,会更容易。

  四、你并不是英雄。

  参加灾后心理支持工作的心理学家再三地观察到,灾后个人或群体的应激反应形成了一种相对可预测的类型。这种类型出现在从灾难的爆发开始到之后的18至36个月的期间,可以用四个相异的阶段来描述。这四个阶段分别被称之为英雄主义阶段、蜜月阶段、幻灭阶段和再稳阶段。在英雄主义阶段,个人和团体不遗余力地进行抢救、救助、提供庇护、紧急维修和清理等工作。这种增强的生理兴奋和行为活动通常持续几个小时到几天不等。

  也许,你刚刚从这种英雄主义阶段中醒过来,面临蜜月阶段与幻灭阶段的挑战;也许,你即将进入这种英雄主义的阶段,但是,我需要特别提醒你的是,你并不是英雄。

  英雄是历史的产物;英雄是政治的产物;英雄是媒体的产物,然而,英雄不是心理学的产物。在心理学看来,人人都有人性美好、积极的一面,同样,也有黑暗、消极的一面。作为平凡如你我,我们并不需要英雄,我们需要的是,将自己人性美好、积极的一面展现出来,同时,正视自己消极的一面,就足以成为自己的英雄。作为华老师心理学志愿者,你也许阅读了大量媒体报道,你也许正在,或者即将奔赴前线。那种激昂的情绪、举国同殇的浩大场面不断地在你心中回荡,你,试图或者正在成为英雄。

  但是,请记住,你始终是你自己。时代、政治、媒体,赋予你的责任,当与你的自我、内心深处的追求相冲突时,请慢慢地停下急匆匆向前的脚步,多想想,那是我真正想要的吗?与成为历史、政治、媒体的英雄相比较,更重要的是,做好你自己!

  五、理解他人的利益诉求。

  在今天这样一个重商主义与成王败寇的时代,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两个字:利益。作为理想主义者的你,或许会对救助中的官僚主义不满;或许会对部分媒体与明星的作秀不满;或许,你会对救灾活动中,商业利益的侵入不满,但是,请理解他人的利益诉求。

  重要的不是,别人持什么样的动机与什么样的价值观。心理学发展到今天,对人的智力、性格的评估已经达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准,基本可以作为标准化商品投入商业使用。然而,作为一名心理测评领域的长期从业者,我可以告诉大家,目前在人的动机与价值观方面的测量进展并不是特别大。虽然人的动机与价值观方面的测量,也会有不少测量工具,与能力、性格领域的丰富与准确远远不是一个概念。

  既然连心理学家都很难去评估人的动机与价值观,我们又怎能说自己能很好地理解对方的动机与价值观呢。在参与各类志愿者活动或者公益活动的时候,请记住,你与作秀的媒体不一样,你是在奉献自己,他们却还要靠这个生存;你与负责具体抗灾的政府领导不一样,你只是作为一名编外体系的人员,他们却要处理大量的公文以及负责整体规划、庞大的体系与各类原因造成的积弊;你与参与救灾活动的各类建筑公司、地产公司也不一样,任何事情都是有成本的,难道你能奢望地产老板去充当政府的角色,将自己的所有资源无偿提供给灾区吗?

  请理解他人的利益诉求,重要的并不是,大家的动机与价值观。而是,大家采取的行动是否能真正地使灾民受益。当灾民受益了,即使这个过程中有些浪费、有些作秀、有些腐败,那是我们志愿者能改变的吗?我们只能,尽自己的最大努力,保证自己经手的环节,尽可能地减少浪费、减少作秀、减少腐败,最终保证灾民受益最大。其他的问题,交给历史、交给政治、交给该操心的人去解决吧!

  六、快乐的参与。

  致力于提高灾民以及志愿者自身的幸福感。通过心理学原理的活动、游戏、工具、印刷品,提高灾民的幸福感。同样的,志愿者在参与活动的同时,提升幸福感。华老师始终致力于灾后心理支持。我们希望,一切努力指向一个终极关键词:幸福感。

  这个核心价值观实际上指向两重含义。其一,我们要致力于提高灾民的幸福感,这往往是大家非常好理解的,也是当前媒体上广泛宣传的心理重建工作的落脚地、评估体系所在。

  但是,被媒体所忽略的是,我们还要提倡,志愿者快乐地参与,要致力于提升志愿者的幸福感。从心理学上原理来讲,铺天盖地的地震消息、大量来自一线的视频,会让我们产生一种极强的身临其境的感觉。这个时候,我们会产生一种心理学上所言的“共情”的反应。我们会认为,那些失去家园的灾区人们就是自己的亲人。但是请你注意,你始终是你自己。你自己的家庭始终是你自己的家庭。随着媒体的慢慢平静,那时,你还兴趣与热情去长期支持灾后人们吗?我表示怀疑。过分的共情,甚至会影响你自己的正常生活,你会为灾区人民而感到内疚、感到消费的罪恶感。在这样的时刻,请注意你的自我边界。

  灾后心理支持工作是一个非常长期、艰巨的工作,我不希望华老师项目,以一份苦大仇深的样子,出现在大家面前。我们就是平凡人,我们就是要做长期的。太难以实行的工作,肯定是不可能长期坚持下来的。今天,你还能满怀热情的给灾区小朋友写一封信,第二封信、第三封信、第四封信呢?

  所以,在这里,我希望需要大量的志愿者参与的活动,同样要指向一个关键词:幸福感。志愿者并不是公益组织或者有关部门招之即来、呼之即去的小白鼠,我们,快快乐乐地参加、快快乐乐地奉献,才是能够长期坚持灾后心理支持工作的根基!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本站原创发布。任何个人或组织,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禁止复制、盗用、采集、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