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敬是汉朝信都(今冀州市)人。他年少好学,嗜书如命.常常通宵达旦。邻里都称他“闭户先生”。
孙敬读书时,常常看到后半夜,时间长了,有时不免瞌睡。有一天,他抬头苦思的时候,目光停留在房梁上,顿时眼睛一亮。随即找来一根绳子,绳子拴在房梁上,下边跟自己的头发拴在一起。这样,每当他累了困了想打瞌睡时,只要头一低,绳子就会猛地拽一下他的头发,一疼就会惊醒而赶走睡意。
年复一年地刻苦学习,使孙敬博学多才,成为通晓古今的大学问家,在当时颇有名气,常有不远千里的学子,来向他求学解疑、讨论学问。
最早历法――夏历和二十四节气和九九歌
传说大禹治水成功后,仍然深感百姓物资匮乏,生产困难。于是发动有经验的天文官和老农观察总结天下中心古冀州的气候时令,编撰出中国第一部历法,禹皇不敢居功,以国家命名为夏历,并由此总结出通俗易懂的二十四节气和九九歌,指导普通百姓农业生产,冀州成为中国传统农耕文明的发祥地。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一九二九不出手;
三九四九冰上走; 五九六九沿河看柳;
七九河开八九燕来;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
推敲的故事
唐朝大诗人贾岛早年在冀州宝云寺出家,有一次骑着跛驴去拜访朋友李凝,一路上搜索诗句,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
闲居少邻并,
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
僧敲(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
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
幽期不负言。
反复吟诵了几遍,又想将“推”改为“敲”,他犹豫不决,于是在驴背上做推敲的姿势,惹得路上的人又好笑又惊讶。正在他想得入神的时候,跛驴冲撞了时任长安最高长官的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车骑。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韩愈听了,对贾岛说:“我看还是用‘敲’好,即使是在夜深人静,拜访友人,敲门代表你是一个有礼貌的人!而且一个‘敲’字,使夜静更深之时,多了几分声响。读起来也响亮些”贾岛听了连连点头。他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推敲从此成为脍炙人口的常用词,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学富五车,才高八斗
人们常爱用“学富五车”“才高八斗”来称誉或形容他人的知识渊博、才学高深。
“五车”出自《庄子・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其道舛驳,其言也不中。”说的是战国人惠施方术甚多,却杂乱不纯,而且言而不当。所谓“其书五车”是指他的藏书丰富可装五车。
“八斗”是南朝谢灵运称颂三国曹植时用的比喻。他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曹植)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后来人们便把“才高八斗”这个成语比喻文才高超的人。
三年不窥园、天人合一、天人感应、三纲五常、大一统
董仲舒年少时读书非常刻苦,经常是夜以继日地读书,他的书房紧靠着姹紫嫣红的花园,但他三年没有进过一次花园,甚至连一眼都没瞧过。后来他被征为博士,公开聚众讲学,弟子遍布四方。
“天人合一”的思想最早是由汉代儒家思想家董仲舒发展为系统的哲学思想体系,并由此构建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主体。
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
他把儒家的伦理思想概括为“三纲五常”,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从此儒学成为官方哲学,并延续至今。其教育思想有“大一统”、“天人感应”理论。
(文章来源:九州衡水)
评论(0)